泰国《国家新闻》1月15日复印件
历史表明,国际和地区的战术格局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 1972年,美国决定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时,发生了这一幕,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很快改变了各自的对华政策,与北京建立了邦交,但尽管当时中国的东南亚政策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军事力量和经济上的
1979年以后的10年间,越南占领柬埔寨,中国充分把握了这个机会,比较有效地推进了与东盟的最初合作。 持续10多年的接触为之后迅速发展双边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担心苏联在该地区扩张影响巨大的美国采取了默许的态度,鼓励了这一有力的接触政策。 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吸引力没有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中国再次成功进军东南亚。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开始采取与所有大国的“建设性接触政策”。 根据这一政策,大国之间取得了平衡。 东南亚因为需要中国的政治支持,发挥着“大国平衡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外交成果。 1991年与东盟建立了首次正式联系,进一步推动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首次尝试的东盟—中国关系。 虽然美国出于自身原因反应迟缓,但中国对东盟的热情呼吁迅速做出了反应:很快承诺人民币不会贬值。 1997年11月,最初并不温暖的双边关系迅速发展到东盟和中国举办年度峰会的高级阶段。
“911”事件推动了东盟—中国双边关系的迅速发展。 美国越来越关注国土安全、中亚和中东地区,而忽视东南亚。 2001年,中国创造了精彩的外交杰作,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增进合作。 这样,中国保持和促进了与东南亚合作的迅速发展势头。
历史简要回顾表明,中国在东南亚产生巨大影响的不是“硬实力”,而是把握国际和地区环境变化的时机。
许多注意者只观察中国的“推进力”,不看东盟的“牵引力”及其战术背景。 如果没有这些“拉力”,中国的“推力”不会走得更远。 以不断升温的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为例。 两国宣布对方为战术伙伴,可能与印度尼西亚试图通过中国平衡美国的过度压力有很大关系。 印度尼西亚提出与中国建立防卫关系,购买中国武器,也可以解释为迫使美国解除印度尼西亚武器禁运的战略。
东盟很少公开谈论“中国威胁论”,但该地区对中国的不信任依然根深蒂固。 并且,与美国迅速发展的牢固、平衡关系不仅是安全保障,也将鼓励中国为东盟提供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
来源:时代商情报
标题:“泰国《国家报》刊文:中国把握时机走近东盟”
地址:http://www.sibuweilaijishi.com/sdjj/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