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货币战争”爆发后,中国受到波及的影响很小
日前,日本央行( boj )宣布扩大其质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规模,这种突然而有力的措施完全超出市场预期。 再有缓和的消息公布后,日经指数上涨近5%,美元兑日元上涨近3%,均创2007年来新高,无疑为日本经济注入了强心针。
实际上,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影响着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 那么,日本的这种大胆的方法,会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冲击呢?
“日本加强qqe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 因为两国出口的产品不存在非常大的直接竞争关系。 日本经济好转的话,反而会有助于中国的出口。 由于大量制造业向外转移、日元贬值加剧对日本出口的震荡尚不明显,目前日本央行的这一举措效果存在一定的不明朗性。 ”UBS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做了如下表示。
对中国热钱流出的影响很小
年《安倍经济学》出现以来,日元整体呈下跌趋势。 从年初到现在,美元对日元升值约47%,人民币对日元升值超过50%。 这次日本央行出乎意料地再次加大qqe的力度,无疑会加速日元贬值。
记者发布消息时,美元兑日元为113.25,仍持续近期强劲上涨势头,市场人士预计日元贬值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法国银行( bnpparibas )预计年末美元对日元的定价为112。 年第一季度的标价为115;年末触及124。
作为日本的“邻居”,中国必须受到日元贬值的影响。 虽然中国目前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板块,但日本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例仍高达8%,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巨大。
美国知名金融网站marketwatch专栏作家克雷格·斯蒂芬( craigstephen )认为,中国目前正出现热钱流失问题,以免冲击资本账户的开放。 而且,人民币汇率管制地盯住美元,进一步扩大了日元贬值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央行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外汇储备余额意外降至1000亿美元,为9个季度首次出现下降。 9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89万亿美元,比第二季度末的3.99万亿美元下降1000亿美元。 上一个外汇储备季度的上月相比减少是在去年6月末。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可能加剧热钱流出趋势的外部冲击,中国当局应密切关注。 斯蒂芬指出,日本的缓慢扩张对中国造成巨大冲击,如果资本持续流失,中国当局必须捍卫汇率,决定是收紧货币供给,还是让人民币汇率下跌。
但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解释说,中国第三季度外汇储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元升值导致中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资产换算成美元时账面价值减少的现象,“中国资本外流没有面临很大的风险”。
“中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达到三四万亿美元,未来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也可能导致外汇储备余额的波动,但影响比较有限,主要货币汇率有上涨和下跌。 管涛说:“没有必要过度解读这一变动的影响。” “中外汇储备的下降反映了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目标。 随着央行干预减少,外汇储备增长放缓是新常态。 国际收支平衡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空之间。 ”。
对中国的出口没有明显的牵引力
尽管日本央行加强qqe的力量对中国热钱流出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日本是世界重要出口国之一,日元进一步下跌是否会扩大中日两国出口产业的竞争也备受市场关注。
汇丰银行报告称,中国和日本在19条制造业产品线中存在竞争关系,同时这一数量还在增加。 尽管如此,专家一般对本报记者说,日元贬值不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太大的影响。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魏全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日元贬值导致该国出口不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司产业转移。 年9月日元开始贬值后,为了削减价格和工资,日本制造业相继将工厂转移到海外,减弱了日元贬值对出口的推动作用。
“日本的出口状况与1970年代和80年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首要问题是,一方面制造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以技术含量为支撑的国内公司新产品很少上市,产业找不到新的增长点。 尖端科学技术无法与美国相比,本来的特征产业受到了来自韩国、台湾的冲击。 ”。 魏全平说。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也向本报记者表示,随着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跨国产业链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出口越来越涉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日本将上游生产的机械、原材料转移到中国、印度等下游进行组装,
虽然日本央行意外地扩大了qqe的规模,向市场宣布了日本进一步加强刺激政策的决心,但是许多分解者认为日本“先发制人”的行动带来的最终结果是“自取灭亡”。
业内人士表示,日本目前真正需要的是包括政治和金融业在内的结构改革,但这无疑会影响既得利益者的权利。 这是因为日本央行搬出的改革措施无法触及核心问题。
魏全平对本报记者表示,改善实体经济是以日本经济为前提震荡最重要的,日本经济的关键是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但《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没有进行彻底的结构改革,本币贬值和消费税上调是政策的首要出发点
来源:时代商情报
标题:“日打响“货币战争” 中国受波及影响小”
地址:http://www.sibuweilaijishi.com/sdjj/1274.html